法规制度
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职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职工从业行为,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公司规范管理、依法经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由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任命的企业领导人员,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或者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以及不良影响的,依据本办法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公司职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因违规违纪依据本办法受到处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公司党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理。

       第四条  公司处理职工违规违纪行为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理相结合,遵循事实清楚、公平公正、宽严适度、及时处理的原则。

       第五条  公司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确保职工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第六条  职工应当自觉规范从业行为,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公司工会应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引导职工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
第二章 违规违纪行为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违规违纪行为,是指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依照本办法应当给予处理的行为。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违规违纪行为。
        (一)违反政治、组织及劳动纪律行为
       1.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反对或违背、歪曲党和国家政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
       2.通过网络、短信或其他媒介传播、散布谣言,发布不实信息;诽谤、诬陷他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公司形象的;
       3.违反法律规定组织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募捐、签名等活动;组织参加邪教组织或者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的;
       4.违反劳动纪律规定,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擅离职守,贻误工作的;或者消极怠工、不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
       5.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公司工作分配、组织任免、调动、交流、岗位调整的; 
       6.职工岗位变动时,工作交接不及时或交接不完整、不清楚,影响生产经营管理或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失的;
       7.违反信访规定,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或无理取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工作正常秩序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
       8.其他违反政治、组织及劳动纪律情形。
       (二)违反职能职责规定和工作失职失责行为 
       1.违反决策原则和程序决定本单位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给公司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的;
       2.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不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企业规章制度,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
       3.对管辖范围内工作不负责、不担当,监督管理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造成不良后果的;
       4.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工作失职或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5.不执行上级部门或公司作出的决议、决定或通知,应请示的事项不请示,应汇报的事项不汇报,造成不良后果的;
       6.不认真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漠视、推诿职工或用户诉求,致使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响或群体上访事件,影响企业生产工作正常秩序或社会秩序的;
       7.违反保密制度,导致发生失密、泄密、窃密的;泄露公司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给公司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8.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培训活动;在公司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培训活动中,违反会议、学习培训和考试纪律,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9.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被用户投诉或被上级部门通报、点名批评、新闻媒体曝光查证属实,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10.作为出资者代表或公司派出人员对控股或参股企业中损害本公司利益的行为失察或者发现后不及时反映和制止,或者超越授权范围行使职权,使本公司权利受到损害的;
       11.其他违反职能职责规定和工作失职失责情形。
       (三)违反廉洁从业规定行为
       1.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国家、省、市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关于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等相关规定的;
       2.利用工作或职务便利,收受(或占有)公司的关联企业、与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以及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折扣费、中介费、回扣、佣金、礼金等不当利益的;
       3.公司职工在用电申报、查勘、安装、维修、抄表、换表、稽查等业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私自向用户售卖用电设备或材料,以电谋私,获取不当利益的;与违章单位或个人内外勾结,或为违章用电提供业务信息、技术帮助和便利条件,侵害公司利益的;
       4.公司职工违规私自承接用电安装、线路改造或其它用电业务,给公司造成损失或谋取不当利益的;
       5.利用企业并购、重组、上市等过程中的内部信息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的;
       6.以弄虚作假、虚报业绩等方式获取集体或个人荣誉的;
       7. 挥霍浪费,不厉行节约,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
       8.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或妨害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的;
       9.其他违反廉洁从业规定情形。
       (四)违反财务资产、物资管理规定行为
        1.公司职工在收费、催款、资金管理等财会业务活动中,私自截留、挪用、侵占、贪污公款的;
        2.违反规定私自用公司名义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借款或担保的;
        3.盗用、私制或擅自使用公司工商执照、印章、委托书、介绍信、公司资质等对外担保、承揽工程、采购物资、签订合同、开设银行账户等的; 
        4.违反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的;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的;
        5.违反国家票据管理规定,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资金的;
        6.私设小金库,设立“账外账”,甚至从中牟取利益的;
        7.不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擅自处置公司资产和财产,擅自处理或变卖废旧物资的;     
        8.盗窃或故意损毁公司财物的;
        9.其他违反财务资产、物资管理规定情形。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三章   处理种类和规则运用
       第八条 对职工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行政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三种方式。三种处理方式可单独运用,也可同时运用:
       (一)行政处分
       警告、记过、记大过、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
       (二)组织处理
       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调离岗位、责令辞职、降职、免职。
       (三)经济处罚
       扣罚奖金、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经济赔偿等。
       第九条  行政处分适用于公司职工发生违规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给予纪律惩戒的情形。行政处分的影响期限分别为:警告,6个月;记过,9个月;记大过,12个月;留用察看,一年或二年。

       (一)警告、记过、记大过,是指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提出告诫,警示其过错,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使之认识到应负的责任,督促其改正错误。

       (二)留用察看,是指职工违规违纪行为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条件,但公司认为事出有因或有从轻处理情形,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其劳动关系,给予悔改机会的处理方式。

       受到留用察看处分的,其所担任的一切职务自动撤销。留用察看期间按达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劳动报酬(应当扣除个人社会保险金、公积金,扣除后不得低于达州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留用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其劳动合同终止时间。留用察看期满继续留用的,按同等岗位享受待遇,不符合留用条件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三)解除劳动合同,是指职工违规违纪情节严重,公司单方直接解除违规违纪职工的劳动合同。受到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自处分决定之日起,解除其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根据国家、省、市和公司规定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不予经济补偿。受到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五年内不得再录聘为公司职工。
       (四)行政处分的职工在处分期间不得评选先进,不得授予任何荣誉称号,不得晋升职务(含专业技术职务),不得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提高职务级别和工资(薪金)档次。应当取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五)受到行政处分的职工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36个月。
       第十条  职工因各类刑事犯罪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单处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可以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第十一条  职工依法被宣判构成犯罪但免予刑事处罚的;被检察机关立案后作存疑不诉处理的;被公安机关撤案不予追究的;被行政机关给予行政拘留、行政处罚的;依据司法及行政机关通报的事实和违规违纪情节轻重,对其给予记过、记大过、留用察看或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第十二条  受到行政处分(除解除劳动合同处分外)的职工,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出现违规违纪情形的,处分期满后处分自行解除,不再办理处分解除手续。职工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或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经公司研究决定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第十三条  组织处理适用于职工发生违规违纪行为,需要给予批评教育和问责的处理方式。
       (一)通报批评,是指公司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全公司范围内予以公布,希望其本人或他人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的一种处理方式。
       (二)责令检查,是指公司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时,应暂时停止履行职务,检查反省问题。停职检查期间,岗级不变,扣减其应得奖金、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的20%。
       (三)调离岗位,是指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不再适合继续在原岗位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岗位调整的一种处理措施。调离岗位后,按调整后的岗位重新确定劳动薪酬。
       (四)责令辞职,是指责令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辞去所担任职务的处理方式。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应当明确是辞去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其辞去某个职务,必须辞去其担任的最高职务。
       (五)降职,是指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给予降低其职务级别(或岗位层级)的处理方式。在降职决定作出前,本人职务级别(或岗位层级)发生变化的,在现任职务级别(或岗位层级)上降职。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必须降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
       (六)免职,是指免去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处理方式。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应当明确是免去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免去其某个职务,必须免去其担任的最高职务。
       (七)因违规违纪受到责令辞职、降职、免职处理的职工,取消当年年度评选先进、授予荣誉称号或优秀人才资格。按其调整后所担任的职务或岗位层级重新确定劳动薪酬,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或岗位层级)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或岗位层级)的职务。
       第十四条 经济处罚是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给予一次性或周期性扣罚奖金、绩效工资、岗位工资、责令赔偿损失等的处理方式。对因违规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其退赔。因违规违纪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应当赔偿损失。
      第十五条  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职工,应综合考虑违规违纪性质及后果、损失大小、影响程度和认错态度等因素,判定情节轻重后作出处理。情节较轻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调离岗位等组织处理或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或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用察看或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第十六条  职工因违规违纪受到行政处分或组织处理的,可以同时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经济处罚的额度和幅度由公司研究决定。
       第十七条  对于同一事件中涉及两种以上违规违纪行为的,或一人同时有两种以上违规违纪行为的,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规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理标准加重一档给予处理;如果其中一种违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即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第十八条  衡量损失主要是计算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与违规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损毁的实际价值。直接损失的认定,以上级机关和公司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结论为准。直接损失分为:较小损失、较大损失、重大损失,其标准为:
       5万元以下为较小损失;5万元至20万元以下为较大损失;20万元以上为重大损失。 
       第十九条  职工因违规违纪应受到处理的,在处理决定作出前已经办理了退休、退职手续的,可以不再给予行政处分或组织处理,但涉及赔偿损失的,仍应承担相应责任。
职工在试用或见习期间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对其批评教育,可相应延长试用或见习期限;情节严重的,应按劳动合同约定取消试用或见习资格,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主动交代本人违规违纪问题的;
       (二)主动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的违规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积极履行赔偿义务, 主动上交违规违纪所得或者赔偿损失的;
       (四)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五)被调查期间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或者加重处理:
       (一)在共同违规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拒不退还违规违纪所得或者拒绝赔偿损失的;
       (三)强迫、唆使他人违规违纪的;
       (四)伪造、销毁、隐匿、转移证据材料的;
       (五)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六)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检举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的;
       (七)有其他干扰、妨碍组织调查行为的;
       (八)处分期间内发生新的违规违纪行为,需给予处分的。
       第二十二条  单位或部门违规违纪的,根据个人在违规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对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及造成的后果起直接或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负责任,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及造成的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管理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应参与决定的事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及造成的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管理人员。
 第四章   调查处理权限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  公司纪检监察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对职工违纪违规行为负有调查处理的职责和权力。
       第二十四条  职工违反公司劳动纪律、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事实清楚、情节轻微,不需要调查核实的,由组织人事、人力资源、财务资产、安全监察、营销服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按照本办法或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及措施,可以直接给予处理。
       第二十五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供电服务质量事件,由公司安全监察、营销服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进行初步核实,认为存在违规违纪事实,涉及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影响职务的组织处理的,应当及时会同公司纪检监察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第二十六条  对违规违纪职工进行处理,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公司有关部门对职工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核实,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二)调查处理意见提交公司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具有处理决定权的机构(组织)进行审议,作出处理决定;
       (三)处理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和受处理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四)将处理决定存入职工个人档案;
       (五)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程序。
       第二十七条  对违规违纪职工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的,应征求工会组织意见,工会组织可依法协助受处分职工提出申诉或劳动仲裁。
       第二十八条  对违规违纪职工给予行政处分、组织处理、经济处罚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公司党建工作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资产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办理。办理结果应当及时告知公司纪检监察部门,确保处理决定事项执行到位。
       第二十九条  受到处理的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公司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出申诉。
       职工向上级机关及有权部门提出申诉的,其办理时限依照相关规定。
       第三十条 申诉期间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效力。受到处理的职工不因提出申诉而被加重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变更或者撤销处理决定:
        (一)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二)处理所依据的违规违纪事实证据不足的;
       (三)超越人事管理权限或滥用职权作出处理决定的;
       (四)上级机关及有权部门或公司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受理申诉,经复核认定应当变更或者撤销的。
       第三十二条  处理决定被变更,需要重新调整该职工的职务、职级或薪级档次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处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职工的职级、岗级档次,按照原职级、岗级档次安排相应的职务、岗位。
        被变更或撤销处理决定的职工薪酬福利等方面受到损失的,应视情况予以补偿。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从重”指在本办法规定的处理幅度内按较重的规定处理,“加重”指在本办法规定的处理幅度之上处理,“从轻”指在本办法规定的处理幅度内按较轻的规定处理,“减轻”指在本办法规定的处理幅度之下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违规违纪行为惩处办法》(达电集〔2016〕213号)自动废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按照专业分工和专业管理需要,修订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结案的案件如需进行复核的,适用原有办法;尚未办结的案件,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纪委负责解释。